科普-地震常识测试

单选题

Q1: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三个圈层。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核、地壳 
D.地核、地幔、地壳

Q2:地震是地球的()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Q3: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对人员伤亡来说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

A.洪灾 
B.地震灾害
C.火灾
D.瘟疫

Q4: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次左右。

A、10000 
B、5000
C、1000
D、20000

Q5: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Q6:有极少数地震发生在城市下面,称为(),如唐山地震、阪神地震等。

A.城市下地震 
B.直下型地震
C.直上型地震
D.破坏性地震

Q7: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

A.浅源、深源两类 
B.远震、近震两类
C.浅源、中源、深源三类
D.远震、近震、中震三类

Q8:一次地震在距震中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等级的烈度,而震级只有()个。

A.1 
B.2
C.6
D.很多

Q9:震级相差一级,释放能量相差约()倍。

A.10
B.20
C.32
D.5

Q10: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

A.毒气污染 
B.交通瘫痪
C.停电、断水
D.火灾

Q11:地震灾害有()特点。

A.持续性 
B.突发性和纵横性
C.突发性、纵横性和续发性   
D.突发性与破坏严重性

Q12: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类型。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人工地震

Q13:强震指的是()

A. 8.0级及其以上地震 
B. 7.0级及其以上地震
C. 6.0级及其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
D. 5.0级及其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

Q14: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的地方是()。

A.乡镇 
B.森林
C.城市
D.偏僻的农村

Q15: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度。

A.Ⅷ
B. Ⅸ    
C.Ⅺ    
D.Ⅻ

Q16:地震三要素为()。

A.地点、震级、烈度
B.时间、地点、震级
C.地点、震级、深度
D.时间、烈度、距离

Q17:主震—余震型地震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能量()以上。

A.80% 
B.70%
C.90%
D.60%

Q18: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这种因地震而产生的介质波动叫()。

A.烈度 
B.地震波
C.扩散波
D.震动波

Q19: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

A.纵波 
B.横波
C.面波
D.纵波与横波同时感受到

Q20:地震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60千米以内、震级为( )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A.5.5 
B.6.0
C .6.5
D.7.0

Q21:据统计( )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岩石圈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A.90% 
B.80%
C.70%
D.60%

Q22: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 )的一种表现形式。

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 
B.地下水过度开采
C.天气突然变化 
D.森林过度采伐

Q23: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 )千米以内为浅源地震。

A.60千米 
B.80千米
C.100千米
D.300千米

Q24: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震级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有( )。

A.一个震级一个烈度 
B.多个震级一个烈度
C.一个震级多个烈度 
D.多个震级多个烈度

Q25:我国处于( )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

A.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台湾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D.欧亚地震带和台湾地震带

Q26:青藏高原是由()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A.大西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

Q27:震级大于( ),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A.2级
B.3级
C.5级
D.6级

Q28: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的破坏,以及由此而引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称为( )。

A.次生灾害 
B.直接灾害
C.诱发灾害
D.原生灾害

Q29:由地下核爆炸或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属于( )。

A.塌陷地震 
B.人工地震
C.火山地震
D.核地震

Q30: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它的厚度约( )。

A.30―40千米 
B.100―1000千米
C.10千米
D.5千米

Q31:一次地震发生,()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大。

A.震源深度 
B.震中距
C.震级
D.烈度

Q32:据20世纪资料的统计,我国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

A.24% 
B.34%
C.44%
D.54%

Q33: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是(  )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Q34: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被称作()

A弱震  
B.有感地震
C.中强震
D.强震

Q35:用来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叫做()。

A.震级 
B.震源
C.地震烈度
D.有感地震

Q36:震级与()释放出的能量有关。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A.震中 
B.震源
C.震级
D.地震烈度

Q37:地球上的有感地震,仅占地震总数的()。

A. 1% 
B.20%
C .13%
D.14%

Q38:()是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的“尺子”。D

A.震中 
B.震源
C.震级
D.烈度

Q39:环太平洋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三
D.三分之二

Q40:我国约有()多条地震带,地震分布范围很广。

A. 10 
B.20
C.30
D.40

Q41:地面上与震源垂直相对应的那个地点称为()。

A.震中距 
B.震源深度
C.震中
D.震级

Q42:世界上大多数地震都是( ),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也为此类地震。

A浅源地震 
B中源地震
C深源地震
D.次深源地震

Q43: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深的地震,震源深度约为()多千米。

A.600 
B.700
C.800
D.900

Q44:()是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地震。

A.浅源地震  
B.中源地震
C.深源地震
D.次深源地震

Q45: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

A.震中 
B.震源
C.震级
D.震中距

Q46:一般情况下,()以上地震人才有感觉,称为有感地震。

A. 2.0级
B.3.0级
C.5.0级
D.6.0级

Q47:我国的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A.洪水 
B.雪灾
C.地震
D.旱灾

Q48:一般来说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

A.越大 
B.一样大
C.越小
D.可大可小,不一定

Q49:一个地震发生,()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大。

A.震源深度 
B.震中矩
C.震级
D.地震波

Q50:震源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的地震,被称为( )。这类地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日本的阪神地震和我国的唐山地震都属于此类。

A. 城市直下型地震
B.远震
C.构造地震
D.天然地震

Q51:姓名

A1

Q52:手机号码

A1

Q53:所在城市

省份
城市
区/县

Q54:关注地震速报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地震速报
问卷网
科普-地震常识测试
关于
1年前
更新
22
频次
54
题目数
分享
问卷网
有问题?问问AI帮你修改 改主题:如咖啡问卷改为奶茶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