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企业组织人才现状调研

感谢您抽出时间参与调查。中国的汽车行业正面临车联网、新能源汽车等多重变革趋势,这些趋势对目前企业的治理模式、组织形态和人才体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希望通过您的回答,了解贵公司敏捷和人才的现状,倾听您的建议。作为独立的咨询公司,我们承诺问卷内容将严格保密,请您依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填写。问卷填写约需要10分钟,退出后不会保存,请您尽量一次性填写完成。非常感谢,您的参与将对汽车行业的组织人才发展提供宝贵的输入!

Q1:您的年龄范围属于:

20-30岁
31-40岁
41-50岁
50岁以上

Q2:您所在的公司类型是:

传统汽车企业(包括:一汽、丰田、宝马、奔驰、奥迪、英菲尼迪、雷克萨斯、卡迪拉克、林肯中国等)
新势力造车企业(包括:特斯拉、蔚来汽车等)
互联网科技公司(包括:滴滴等)
其他

Q3:您所在的部门属于:

研发技术部门
市场营销和品牌
销售部门
渠道管理
售后及客户服务
中台运营单位(如采购、生产等)
后台(HR 财务等)
其他

Q4:您的工作所在城市是(填写城市名称即可):

选项1

Q5:您的总体工作年限在:

未满2年
2年及以上,未满5年
5年及以上,未满8年
8年及以上,未满10年
10年及以上

Q6:您在当前公司的工作年限在:

未满2年
2年及以上,未满5年
5年及以上,未满8年
8年及以上,未满10年
10年及以上

:业务、管控和敏捷:在这个章节的问题中,我们希望通过您了解公司业务发展、管控模式、敏捷形态的现状

Q7:您所在的企业拓展了以下哪些新/跨界业务,并结成了一些业务合作伙伴?

开发电动车
参与建立了共享出行平台
参与建立车联网
参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
其他
未参与跨界业务

Q8:您所在的企业进行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转型涉及了哪些业务部门?(例如:以提升客户体验为目的,改造客户服务流程)

研发
质量管理
营销
销售
客户关系管理
售后
运营
其它(请说明)
尝试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但无实质性改变
高层重视客户,但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缺乏动力,公司各层面未达成共识,没有形成危机感
未尝试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转型

Q9:您所在的汽车企业正因为哪些“创新技术“面临大变革?

大数据分析
自动化技术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电动车/氢能源等新能源技术
区块链技术
其它
不认为这些技术会带来汽车企业的大变革

Q10:您所在的企业/子业务部门的敏捷程度如何(5-敏捷程度高 1-敏捷程度低)? (敏捷组织是一种在保持企业组织骨架稳定的情况下,相比于固定的流程和组织架构,能够形成更多灵活的工作小团队,以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并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潜能的组织形态)

所在企业
所在业务部门

Q11:您所在的公司是否尝试过敏捷转型?效果如何?

非常好
还不错
一般般
负影响
希望尝试,但缺乏专业指导而没有具体行动
未尝试敏捷转型

Q12:为什么您认为公司的敏捷转型效果如此,请举例说明。

选项1

Q13:请将所在的企业在战略、团队、流程、人才、技术战略方面的敏捷程度进行打分(5-敏捷程度高 1-敏捷程度低)

战略(使命愿景能迅速贯穿组织)
团队(得到充分授权的团队)
流程(快速的决策学习迭代)
人才(以激发潜能为目的的人才管理模式)
技术(新一代技术增添企业整体活力)

Q14:您觉得哪些因素对敏捷转型的成功最为重要?

使命愿景和文化价值观
高层管理者的观念与想法
领导团队的号召和个人魅力
被验证过的转型方法论
清晰的行动计划
优秀的管理、执行、流程把控
强有力的系统支持
其他(请说明)

Q15:您觉得您所在的企业是否属于平台型企业?(平台型企业指的是企业自身为支持平台,让消费者和合作伙伴/供应商在平台上互动协同创造更多价值的业务形态,比如平安在其生态圈中建立汽车之家、平安好医生等,与汽车厂商、医院等成为合作伙伴)

尚在规划
否,且无计划

Q16:公司的平台上,已经建立了哪些新的业务形态?

车联网平台
电动车技术平台
共享出行平台
自动驾驶技术平台
新零售平台
其他(请说明)

Q17:公司的平台上,在规划建立的新的业务形态还有哪些?

车联网平台
电动车技术平台
共享出行平台
自动驾驶技术平台
新零售平台
其他(请说明)

:人才战略:在这个章节的问题中,我们希望了解您对公司人才体系的切身体会、倾听您对优化人才体系的建议

Q18:考虑您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您最倾向于哪类企业?

传统汽车企业(包括:一汽、丰田、宝马、奔驰、奥迪、英菲尼迪、雷克萨斯、卡迪拉克、林肯中国等)
新势力造车企业(包括:特斯拉、蔚来汽车等)
互联网科技公司(包括:滴滴等)
其他

Q19:您更倾向于上属企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
工作稳定、变动小、风险可控
社会地位和认可
较高的工作自由度
互相支持的工作伙伴
全方位的培训体系
明确、灵活的晋升机制
有魅力、授权信任的领导力
工作前景好、不会被淘汰
学习成长机会
对工作内容感兴趣
其他(请说明)

Q20:考虑您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您最喜欢/欣赏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
工作稳定、变动小、风险可控
社会地位和认可
较高的工作自由度
互相支持的工作伙伴
全方位的培训体系
明确、灵活的晋升机制
有魅力、授权信任的领导力
工作前景好、不会被淘汰
学习成长机会
对工作内容感兴趣

Q21:考虑您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您最喜欢/欣赏的核心因素,除了上述列举的以外,还有什么吗?(若没有请填“无”)

选项1

Q22:考虑您当前的工作环境,您最喜欢/欣赏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
工作稳定、变动小、风险可控
社会地位和认可
较高的工作自由度
互相支持的工作伙伴
全方位的培训体系
明确、灵活的晋升机制
有魅力、授权信任的领导力
工作前景好、不会被淘汰
学习成长机会
对工作内容感兴趣
其他(请说明)

Q23:请问您上一位雇主所属的公司类别是?

汽车-传统汽车企业(包括:一汽、丰田、宝马、奔驰、奥迪、英菲尼迪、雷克萨斯、卡迪拉克、林肯中国等)
汽车-新势力造车企业(包括:特斯拉、蔚来汽车等)
汽车-互联网科技公司(包括:滴滴等)
其他互联网/科技公司(例如:人工智能公司等)
其他企业型公司(例如:国家电网、宝洁等)
专业服务公司(例如:咨询公司等)
学界/研究界(例如:行业协会、高校等)
其他(请说明)
无上一位雇主

Q24:促使你离开前一份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薪资水平缺乏竞争力
工作压力大、过于挑战
缺少社会地位和认可
工作自由度低、无施展空间
缺乏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缺乏体系化的培训
晋升机制不明确
组织固化、无创新
直属上级的领导风格
团队同事不理想(包括不够团结、能力欠缺等)
学习发展机会少
工作可能会被淘汰
组织臃肿、流程繁琐
其他(请说明)

Q25:您对公司人才体系的以下维度满意度如何?(5-最满意;1-最不满意)

组织文化
人才招募
工作设置(职责划分、工作自由度、个人发挥空间)
考评机制
激励机制(财务激励-薪酬、浮动薪酬和福利;非财务激励-职业发展、荣誉等)
培训体系
员工沟通(沟通交流的机会、向上反馈的窗口等)
人力资源水平(包括管理工具、流程、人员素质和、管理系统等)

Q26:什么样的公司文化会让你最为向往?

开放沟通
与时俱进
创新变革
严谨务实
包容多元
支持员工发展成长
富有活力和乐趣
其他(请说明)

Q27:您认为公司的组织文化存在哪些优化空间?

更加开放沟通
更加与时俱进
更加创新变革
更加严谨务实
更加包容多元
更支持员工发展成长
更富有活力和乐趣
其他(请说明)

Q28:你认为什么样的领导类型是你所向往的?

告知型(领导者对于被领导者给予明确的指导并近距离监督)
支持型(领导者对于被领导者进行适度指导、倾听和支持,允许试错,并鼓励对方参与决策)
参与型(领导者鼓励被领导者自主决策,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
授权型(由被领导者自己决策并执行)
其他

Q29:你认为什么样的上级/主管特质是你所向往的?

开放沟通
纪律严明
支持员工发展
支持创新、不墨守成规
强势主导
专业能力强
公平正透明
其他

Q30:您认为公司在人才招募上存在哪些优化空间?

人才需求未完全明确
核心岗位人才招募不足
人才招聘渠道需要更加多元
人才筛选程序需要更加定制化
其他(请说明)

Q31:您认为公司的工作设置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个人潜力、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5-非常好,1-待改善)

选项1

Q32:您认为公司在工作设置上存在哪些优化空间?

给予更高的工作灵活度
给予足够的个人发挥空间
增加团队协作的机会
更清晰的职责设定
简化汇报流程
其他(请说明)

Q33:您认为公司的考评机制存在哪些优化空间?

提升考评体系的透明度
增加定性考核维度占比,不唯KPI论
设计360°考核体系,除直属上级外增加多渠道的评价(例如:小组同事、跨部门合作同事等)
针对不同部门员工增加定制化指标(例如:产品开发成果、研发成果等)
考核体系引导员工合作而非竞争
其他(请说明)

Q34:您认为公司的激励机制和同业相比怎么样?

显著低于同业平均水平(低于20%)
低于同业平均水平(低于10%-20%)
与同业平均水平持平(上下浮动10%以内)
略高于同业平均水平(高出10%-30%)
显著高于同业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
不了解

Q35:您认为公司的激励机制存在哪些优化空间?

激励机制所引导的工作方向与公司整体目标未完全统一
激励水平与实际工作表现的关系不显著
增加财务激励中的固定薪酬
增加财务激励中的浮动薪酬(如绩效奖金、业务分红和长期激励)
增加财务激励中的现金福利(如加班工资、差补等)
增加财务激励中的非现金福利(如休假天数、专车接送等)
提供更多非财务激励(如职业发展、晋升等)
提供更多非财务激励(如组织的认可和荣誉等)
其他(请说明)

Q36:您认为公司的培训机制存在哪些优化空间?

构建传帮带、知识分享的组织氛围
建立职业导师机制,提供一对一的教练和辅导
提升正式培训的质量(例如更多海外进修机会等)
提升正式培训的频次
提升学习的便捷度,构建网上学习平台
每次晋升后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或辅导
其他(请说明)

Q37:您认为公司的员工沟通存在哪些优化空间?

增加更多非正式场合(团建等)以促进沟通
创造开放沟通的组织氛围
优化向上反馈沟通的渠道
其他(请说明)

Q38:您认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哪些优化空间?

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包括人才能力模型、绩效评估工具等)
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包括招募、离职、内部专岗流程友好度、信息透明度等)
人力资源人才素质(包括跨部门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人才数据库等)
其他

Q39:您认为公司采用哪些举措会让您更希望留在公司?

选项1

Q40:您认为公司采用哪些举措会降低您留在公司的积极性?

选项1
问卷网
汽车企业组织人才现状调研
关于
1年前
更新
9
频次
42
题目数
分享
问卷网
有问题?问问AI帮你修改 改主题:如咖啡问卷改为奶茶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