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部电气工程师试题

一、单选题(2×20=40分)
改变三相异步电机转向的方法是
(A)改变电源频率
(B)改变电源电压
(C)改变定子绕组中电流的相序
(D)改变电机的工作方式
如果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极数为4极,同步转速为1800转/分,那么三相电流的频率为 。
(A)50赫兹
(B)60赫兹
(C)45赫兹
(D)30赫兹
有一个电力拖动系统拖动恒转矩负载运行,已知负载转矩为150N•M,系统损耗转矩为30 N•M,当系统均匀上升和下降时,电机的输出转矩为有一个电力拖动系统拖动恒转矩负载运行,已知负载转矩为150N•M,系统损耗转矩为30 N•M,当系统均匀上升和下降时,电机的输出转矩为
(A)上升时转矩为180 N•M,下降时转矩为150 N•M
(B)上升时转矩为180 N•M,下降时转矩为120 N•M
(C)上升时转矩为150 N•M,下降时转矩为150 N•M
(D)上升时转矩为150 N•M,下降时转矩为120 N•M
一台变压器在工作时,有可能使额定电压变化率为零,这时负载性质可能是 。
(A)电阻性负载
(B)电容性负载
(C)电阻电容性负载
(D)电阻电感性负载
变压器的变比与原、副边的 。
(A)频率成反比
(B)电流成正比
(C)匝数成反比
(D)电压成正比
步进电机控制信号的脉冲频率越高,动态转矩也就 。
(A)越小
(B) 越大
(C)没有影响
(D)可能大也可能小
反馈补偿型的步进电动机伺服系统,基本上解决了步进电动机丢失脉冲问题,这种系统从控制方式来看 闭环控制。
(A)是
(B)不是
(C)不确定
(D)等同于
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少步进电机的步矩角,从而提高其走步精度。
(A)细分
(B)提高频率
(C)减小电源电压
(D)改变控制算法
PWM调速方式称为 。
(A)变电流调速
(B)变电压调速
(C)变频调速
(D)脉宽调速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不包括 。
(A)线形度
(B)灵敏度
(C)频域响应
(D)重复性
下列不是电感式传感器传感器的是 。
(A)变磁阻式自感传感器
(B)电涡流式传感器
(C)差动变压器式互感传感器
(D)霍尔元件式传感器
光栅尺是 。
(A)一个能准确的直接测量位移的元件
(B)一种三坐标测量仪系统的功能模块
(C)一种能够间接检测直线位移或角位移的伺服系统反馈元件
(D)一种能够间接检测直线位移的伺服系统的反馈元件
脉冲分配器是 。
(A)产生脉冲信号的功能元件
(B)进行插补运算的功能元件
(C)控制脉冲按规定的通电方式分配脉冲的功能元件
(D)功放电路
能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坐标方向的运动同时进行严格的连续控制,不仅控制每个坐标的形成位置,还要控制每个坐标的运动速度 。
(A) 点位控制系统
(B)点位直线控制系统
(C)轮廓控制系统
(D)直线控制系统
万用表在使用时,必须 ,以免造成误差。同时,还要注意到避免外界磁场对万用表的影响。
(A) 水平放置
(B)垂直放置
(C) 侧斜放置
(D)以上都可以
.选择量程时,如果不能确定北侧的电流时,应该选择 去测量。
(A)任意量程
(B)大量程
(C)小量程
(D)不能测量
具有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能
(A)气动控制
(B)液压控制
(C)电器控制
(C)电子控制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由以 核心,利用计算机技术组成的。
(A)计算机
(B)微处理器
(C)继电器
(D)接触器
气动控制系统主要有气压发生装置、气动执行元件、气动控制元件以及附属元件等部分组成,但不同的气动系统其 基本上是相同的。
(A)执行元件
(B)控制元件
(C)气源和调压部分
(D)附属元件
若某系统的Bode图已知,其低频处的幅频特性是一条斜率为 -20dB/dec 的直线,且当 ω=1时幅值为 ,相频φ(0)→-90°,则该系统 。
(A)是0型系统,开环放大倍数为10;
(B)是I型系统,开环放大倍数为10;
(C)是0型系统,开环放大倍数为√10 ;
(D)是I型系统,开环放大倍数为√10 。
 二、判断题(2×10=20分)
电流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做直流电
通电线圈产生磁场的强弱与线圈的电流和匝数无关
传感器应用在正常情况下,选用量程越大越好,这样不易损坏传感器
感应电视方向可用左手定则来决定,使用于发电机
频率F和周期T之间的关系,互为倒数的关系
电压互感器贴心与次级线圈一端应牢固可靠接地,以防一次、二次线圈绝缘损坏时,二次侧程序爱你高压,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
带电灭火时,可选用适当的灭火器,如:二氧化碳,1211,泡沫等灭火器
整流的主要目的按是将正弦波变成方波。
系统特征方程 ,这个系统是稳定的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区决定了系统的准确性能
三、多选题(共40分)
以下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区别描述正确的是: (20分)
(A) 控制精度不同
(B) 有刷无刷不同
(C) 矩频特性不同
(D) 供电方式不同
(E) 过载能力不同
(F) 运行性能不同
(G) 速度响应性能不同
(H) 转动角度不同
以下公式正确的是: (12分)
(A) 有功功率 P=UIcosΦ
(B) 有功功率 P=U/IcosΦ
(C) 无功功率 Q=U/IsinΦ
(D) 无功功率 Q=UIsinΦ
(E) 视在功率 S=UI
(F) 视在功率 S=UII
以下中性点位移描述正确的是: (8分)
(A) 中性点电压等于零
(B) 中性点位移会引起负载各相
(C) 中性点位移不会影响额定值
(E) 防止中性点位移,三相负载不平衡可再40%内
(F) 平衡三相负载可以有效防止中性点位移
您的姓名:
    ____________

37题 | 被引用1次

模板修改
使用此模板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