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几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达夷洲
C.戚继光抗倭
D.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2.郑和七下西洋,长驶远驾,“示中国富强”。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其直接原因是( )
A.明朝国力的衰退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西方列强的侵略
D.八股取士的影响
3.郑和率领的船队,就其性质而言,并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他七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换取海外的奇珍
C.开拓海外贸易
D.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榜葛刺和红海沿岸
5.永乐五年,郑和第一次出使回国,“是年,琉球、中山、山南、婆罗、日本、别失八里、阿鲁、撒马尔罕、苏门答剌、满剌加、小葛兰入贡”。该材料最能体现郑和下西洋( )
A.船队航行的时间长、规模大
B.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
C.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欧洲
D.船队采用最先进的航海技术
6.郑和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他所率领的船队,每到一地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并赠送物品,表达通好意愿,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郑和船队的交往活动( )
A.增进了双方之间的友好往来
B.开辟了欧、亚之间的航路
C.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7.明朝著名将领威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西北地区遭受侵略
D.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8.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取得了辉煌业绩,至今仍被后人称颂。他所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 )
A.平定内乱的斗争
B.反风统治的农民起义
C.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D.反对都走私鸦片的斗争
9.明朝中期,戚继光在其他抗倭将领的支持和配合下,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抗倭斗争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抗倭斗争的正义性
B.戚家军战斗力强
C.戚继光的战术正确
D.其他军队的配合
10.明朝时,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全歼浙江沿海倭寇的地点是( )
11.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 )
A.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B.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
C.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
12.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