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一詞中,「粗」與「糙」二字都有「不細緻」的意思。下列詞語何者的組成方式與之不同?
「大發雷霆」是什麼意思?
A.形容聲勢浩大
B.比喻事情發生得突然、迅速
C.比喻發怒、大聲責罵
D.形容熱烈歡呼的場面。
「豈不是」的「豈」是什麼意思?
A.難道、怎麼
B.是否、對錯
C.到底、究竟
D.終於、總算。
雖然分隔兩地,他仍時時「惦記」著在美國求學的青梅竹馬。「ˉ」中的詞語可以替換為下列何者?
你這樣做一定會惹得爸爸「大發雷霆」,我勸你再三思。「ˉ」中的詞語可以替換為下列何者?
A.平心靜氣
B.雷霆萬鈞
C.排山倒海
D.怒不可遏
雕刻一座小島一文中,從媽媽千叮萬囑作者要帶好錢,且交代找回的零錢必須還給她的敘述裡,傳遞出什麼訊息?
A.家中經濟不寬裕,媽媽很吝嗇。
B.家中經濟不寬裕,媽媽對金錢的使用很謹慎。
C.媽媽認為小孩子不能有零用錢。
D.媽媽擔心作者會亂花錢。
在雕刻一座小島一文中,「我默默的惦記著它,懷想著它,像是有什麼東西梗塞在胸口。」文中梗塞在胸口的「東西」是指什麼?
A.那組刀鋒犀利,而且還有紅色木頭刀柄的雕刻刀。
B.自己雕刻的第一艘船。
C.無法回到澎湖童年時光的惆悵心情。
D.回到臺灣本島的喜悅。
雕刻一座小島一文中,作者為什麼要將雕刻作品交給媽媽處理?
A.害怕被爸爸責罵
B.家裡的肥皂不夠用了
C.作者請媽媽幫忙收藏ˉ
D.媽媽想要觀摩如何雕刻。
在雕刻一座小島一文中,「我細細的看,細細的想,修飾後又修飾,玩了好久。」下列何者可以用來形容作者這樣的狀態?
A.愛不釋手
B.吹毛求疵
C.燙手山芋
D.比手畫腳。
在雕刻一座小島一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勤儉的個性?ˉ
A.我瞧著那座用肥皂塊雕成的小小的島,想像著島上布滿著風,海水在島的四周不停的湧動。
B.剩下來的肥皂屑我沒扔掉,將它全部包好,準備帶回家給媽媽用來洗衣服。
C.我收起雕刻刀,專心背書、寫字,不曾再去碰它。
D.我一筆一筆的在紙上刻畫著它,彷彿又變回那個當初愛上雕刻的小男孩。
在雕刻一座小島一文中,作者跟媽媽要錢買雕刻刀時,為什麼媽媽會「沉默了一下」?ˉ
A.媽媽在發呆。
B.媽媽正在盤算家中的開支。
C.媽媽不想買給作者。
D.媽媽正在忙著別的事情。
在雕刻一座小島一文,「泡沫底下,我那已經消失的小島重新又浮了上來,模樣依舊完好如初。」一句子是在傳達什麼訊息?ˉ
A.作者一直都眷戀著故鄉。
B.澎湖小島永遠不會下沉。
C.作者決定重新學習雕刻。
D.作者再次用肥皂雕刻了小島。
在雕刻一座小島一文中,下列哪一句話寫出作者對澎湖的寫作和懷念將持續下去,永不停歇?
A.我那已經消失的小島重新又浮了上來,模樣依舊完好如初。
B.我知道,我仍在雕刻我的風島……。
C.我默默的惦記著它,懷想著它,像是有什麼東西梗塞在胸口。
D.海水潮來又潮去,一波接著一波,生出一堆堆的泡沫。
下列關於雕刻一座小島一文的敘述,何者錯誤?
A.本課的文體是記敘文,描寫作者對澎湖的深深眷戀。
B.作者先用回憶的口吻,簡單交代地點。
C.作者為了課業,不再去碰雕刻刀。
D.作者一家人一直定居在澎湖。
下列文句,何者和「我細細的看,細細的想」一樣,使用了類疊修辭?
A.那時候,我們家住在澎湖。
B.由於是第一次學雕刻,小船看起來有點稚拙。
C.澎湖就像遠離的童年,成了一個我一直想回去卻又回不去的地方。
D.我雕了桌子,雕了椅子,雕了童話中的小屋。
在一組句子中,由兩個有假設關係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假設存在或出現了某種情況,後一個分句說明由這種假設的情況產生的結果,這樣的句子叫做「假設複句」。下列文句,何者使用了這樣的句型?
A.我細細的看,細細的想,修飾後又修飾,玩了好久,一直樂此不疲。
B.就連我最滿意的那座小島,最後也變成一堆泡沫,消失於無形之中。
C.雕刻的確很有趣,往後有一陣子,我真的都在家自己雕。ˉ
D.要是爸爸從花嶼休假回來,知道你這麼玩法,豈不是要大發雷霆?
「眷戀」一詞中,「眷」與「戀」二字都有「思慕」的意思。下列詞語何者的組成方式與之相同?
「因果複句」由兩個有因果關係的分句組成,分句之間是說明原因和結果的關係。下列何者屬於這樣的句型?ˉ
A.我的雕刻刀已鏽,我的筆卻沒鈍。
B.我一刀一刀的雕出一艘小船,由於是第一次學雕刻,小船看起來有點稚拙。
C.我默默的惦記著它,懷想著它,像是有什麼東西梗塞在胸口。
D.幾天後,上美勞課,老師教我們怎麼雕刻。
下列何者用來比喻「事情的始末、是非曲直」?
A.青黃不接
B.青紅皂白
C.曲折離奇
D.始料未及。
「雷霆萬鈞」是什麼意思?ˉ
A.比喻威力強大,勢不可擋。
B.比喻發怒、大聲責罵。
C.比喻情況非常危險、危急。
D.比喻事情發生得突然、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