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医院脑卒中救治体系类别是
已具备脑卒中早期救治能力(有静脉溶栓和(或)介入治疗)但未经过脑防委卒中中心认证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认证的防治卒中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认证的综合防治卒中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认证的高级卒中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认证的示范高级卒中中心
尚不具备卒中早期救治能力(无静脉溶栓和(或)介入治疗)
您所在医院的脑血管病绿色通道救治是否有专职的医护成员负责
您在脑血管病绿色通道救治流程中的角色
神经内科医生
急诊科医生
绿色通道医生
溶栓专职护士
急诊护士
神经内科护士
其他成员(请注明)
您的卒中专科护士资质的认证机构为
北京护理学会
地方医学或护理学会
地方院校
医院
其他
9.1绿色通道紧急救治工具包(箱)内容包括
神经科查体工具
静脉留置针等输液用物
静脉抽血用物
快测血糖仪
血压计
便携多参数监护仪
输液泵/微量泵
静脉溶栓给药剂量速查表
静脉溶栓药物(阿替普酶/尿激酶)
降压药物(尼卡地平或乌拉地尔等)
目前院内溶栓过程中使用的监护仪类型
ICU中心监护系统
床旁便携监护仪
遥测监护仪
可穿戴式便携监护仪
目前院内溶栓过程中使用的监护仪的电量来源
墙壁电源 (断电不可用)
可循环充电电池(充电时设备可用)
一次性电池
11.1可循环充电电池(二次电池)满电情况下监护设备可使用的时长为_______小时
11.2一次性电池满电情况下监护设备可使用的时长为_______小时
静脉溶栓用监护仪备用时存放位置
急诊诊室
急诊溶栓专用治疗室
溶栓专职人员携带至现场
其他(请注明)
通常给患者连接监护仪的成员是
神经内科医生
急诊科医生
绿色通道医生
溶栓专职护士
急诊护士
神经内科护士
其他成员(请注明)
您认为对下列哪项监护仪使用最繁琐的步骤为(请排序)
确定心电导联电极及位置
连接监护仪各传感器
设置监护仪报警范围
设置自动测量生命体征频率
监护仪历史数据查看与提取
您连接心电导联电极时是否需要查看图示以确定各导联位置正确
静脉溶栓患者通常在什么时刻开始佩戴监护仪
患者到达急诊(神经内科)诊室时
初步判定疑似为卒中患者启动绿色通道时
影像学检查后
溶栓给药前
其他(请注明)
对静脉溶栓患者多参数心电监护设备中的数据的关注程度由高到低排序
您是否严格按照指南规定(静脉溶栓治疗中及结束后2小时内,每15分钟进行1次血压测量;然后每30分钟1次,持续6小时;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治疗后24小时)执行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19.1若您未严格按照指南规定执行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请您描述其中原因
连接监护仪后,是否会出现需要摘下监护仪中断监护的情况(如影像学检查、患者转移等情况)
您认为连接监护仪后如出现需要摘下监护仪的情况(如影像学检查、患者转移等情况)是否会给患者病情观察的连续性带来影响
在静脉溶栓开始至结束后的24h内,是否会因为转运而更换监护设备
22.1更换监护设备后,前一台设备的历史数据是否能提取或存储
如患者在溶栓结束后24小时内更换科室,是否会延续之前的血压监测频率继续监测直至溶栓后24小时
24.1若您未延续之前的监测频率,您接下来选择的监测频次为
重新按指南频次监测24小时
停止监测
其他(请注明)
您所在医院负责记录患者溶栓过程中生命体征的成员包括
神经内科医生
急诊医生
急诊护士
溶栓专科护士
神经内科护士
其他成员(请注明)
记录患者溶栓过程中生命体征数据来源是
床旁监护仪实时显示数值
远程监测中心监护台实时显示数据
集中调取历史数据录入
监护仪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因素有哪些
操作繁琐
体积过大转运过程不方便携带
不能远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数据无法回顾或存储
因无储电功能而无法转运
导线过多过长,产生缠绕
充电电池使用时间短
无
其他(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