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能力是一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中有效地处理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
3、交往倾向比较弱的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显得比较被动,交往范围也比较小。
4、有许多学生不是不想与人交往,有的甚至是非常渴望交往,但在实际上却往往无法做到,这是受交往意识的制约造成的。
5、大学生组织领导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组织大学生到社会兼职。
6、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观念,在社会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活动能力。
8、美感是人们在对事物的感知过程中所产生的体验,它既与遗传有关,又与后天的学习有关。
9、在大学的校园里,从对音乐、诗歌等艺术的偏好,到对服饰、发型的选择,大学生都容易表现出某种流行倾向。这些倾向一般并无不当,但是,学生们对美的感受水平一般仅仅局限于直觉的层次上,缺少有见地的鉴赏。
10、作为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一般应当着重于通俗层次。
11、人的意志与承受力是独立的,不受许多其他心理因素影响。
12、在一定程度上性格是可以培养的,大学生相对于中学生,他们的性格已经相当成熟,但还有一定的可塑性。
13、由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学生的一些立场、观点和思维方法逐渐趋于明确化、稳定化和系统化。
15、人的意志的强弱只能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来,人的意志也只有在克服困难的实际活动中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16、能够感觉到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是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特点之一。
19、情绪情感的表现方式指对情绪情感的内容与对象。取向
20、情绪情感的取向与表现形式,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发展程度。
21、情绪情感的取向指人们对在表现出情绪情感时对场所、时间、强度等因素的选择性和控制性的强弱。表现方式
22、事实说明,许多不良情绪与人们对名利的追逐有关。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要使他们懂得“淡迫名利,宁静致远”的道理。
23、校外活动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方式灵活,是大学生最常见的社会活动形式。校内活动
24、大学生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当代大学生的能力都很强,因此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25、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时,及时的指导是指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社会活动始终围绕着培养人的主题进行。
26、大学生的劳动只能奉献给社会和事业,但不能无偿提供给一些营利机构和有营利目的的个人。
1、与他人增进了解、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是。
A、社会交往能力
B、合作能力
C、组织与领导能力
D、审美能力
2、性格、习惯等是影响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
A、较稳定的因素
B、易变的因素
C、一般的能力因素
D、情感因素
3、对于交往对象的选择性在心理学上通常用表示。
A、交往意识
B、交往能力
C、交往倾向
D、交往定向
4、人们寻求交往的努力程度或者欲望是指。
A、交往意识
B、交往能力
C、交往倾向
D、交往定向
5、实践证明,过重的工作或者学习压力,往往会。
A、压抑交往倾向
B、促进交往倾向
C、强化交往倾向
D、弱化交往倾向
6、审美能力既关系到人的,比如文学作品美、语言美、行为美、审美观的民族性、文化性等等,也与遗传等自然因素有关,比如对物体或人的外貌的美感、对音乐的美感等。
7、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培养大学生的意志与承受能力的。
A、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动机
B、培养良好的态度
C、培养学生形成坚强而有韧性的性格
D、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
8、是指合理地分配人们工作、控制人们的行为时期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
A、社会交往能力
B、合作能力
C、组织领导能力
D、审美能力
9、“我一千次的确认,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发展。”这句话是提出的。
A、爱因斯坦
B、夸美纽斯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1、在培养大学生的意志与承受能力方面,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除了。
A、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修养
B、培养健康积极的情感
C、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D、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动机
12、大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不包括。
A、逻辑思维能力
B、自学能力
C、环境适应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13、从参加社会活动的角度看,大学生最常见的社会活动形式是。
A、学习活动
B、家庭活动
C、校内活动
D、校外活动
1、社会能力指参与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包括。
A、社会交往能力
B、合作能力
C、组织与领导能力
D、审美能力
2、影响大学生交往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A、易变因素
B、情感因素
C、较稳定因素
D、一般的能力因素
3、培养大学生的交往能力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A、培养强烈的交往意识
B、培养良好的交往定向观念
C、培养交往倾向
D、鼓励适当交往,培养交往能力
4、在交往能力中,特别重要的有。
A、表达能力
B、理解能力
C、合作能力
D、领导能力
5、当代大学生的合作观念的内容主要包括。
A、明确义利,知道进退
B、有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精神
C、有识大体、顾大局的心胸
D、懂得合作能干大事的道理
6、组织领导能力的要素至少应当包括。
A、善于调动下属积极性
B、善于制定计划、善于决断
C、具有理性行为能力
D、具有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
7、大学生组织领导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
A、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度
B、组织大学生到社会兼职
C、开设一些有关领导科学、管理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
D、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培养实际组织领导能力
8、从心理发展角度看,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重视校风,净化审美环境
B、开展审美讨论,提高审美层次
C、引导大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感受美
D、适当开设课程,引导审美情趣
9、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是。
A、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B、能够感觉到愿望与现实的矛盾
C、个性基本形成
D、情绪情感波动大
10、下列属于大学生认识方面的自我意识的是。
A、责任感
B、自我感觉
C、自我调节
D、自我分析
11、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是。
A、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动机
B、培养大学生的意志与承受能力
C、培养和调节情绪情感
D、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修养
12、教师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A、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B、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C、鼓励学生以幽默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D、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转移不良的情绪情感
13、在培养大学生的意志与承受力方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保护他们不受挫折
B、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高尚的动机
C、培养学生形成坚强而又韧性的性格
D、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激励他们的意志行动
15、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时,学生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要地加以指导。
16、根据实践活动的性质,可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分为。
A、基础实践能力
B、高级实践能力
C、综合实践能力
D、专业实践能力
17、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
A、组织管理能力
B、实际操作能力
C、科研能力
D、环境适应能力
18、创造良好的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软环境主要包括。
A、开展有效的模拟实验、实习等模拟实践教学活动
B、统筹安排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
C、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基地建设
D、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实践活动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