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练习题

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2

本试题采用的书为人教版选修一课本。欢迎您参加本次考试,祝您取得好成绩!
*1. 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2. 在配置培养基时,除满足营养需求外,还需考虑微生物生长对pH、氧气及特殊营养物质的需求。
*3.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需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4.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5. 消毒的原则是既能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要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6.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7.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只有稀释度足够高,才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8. 选择培养基可以鉴定某种微生物的种类。
*9. 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
*10. 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所利用的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
*11. 分解尿素的细菌在分解尿素时可以将尿素转化为氨,使得培养基的pH降低。
*12.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蓝,则说明筛选到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13. 纤维素酶是一类酶,它是由C1酶Cx酶和葡萄糖甘酶组成的。
*14. 在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实验中,扩大培养的目的是增大样品中目的菌的浓度。
*15.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刚果红染色后培养基上透明圈越大,说明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
*16. 刚果红染色法只能在培养微生物的时候加刚果红。
*17. 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上→培养→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18. 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流程中“选择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19.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操作步骤
计算→
→溶化→
→倒平板
*20. 平板划线法
是通过
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
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培养基的表面
*21. 菌种的保藏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
法。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
法。
*22. 筛选菌株
自然界中目的菌筛选的依据:根据它对
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