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5年以上校友调查问卷
感谢您能抽出几分钟时间来参加本次答题,现在我们就马上开始吧!
*
1.
个人信息
姓名
单位
年级(例如2010级)
*
2.
您工作单位的性质属于下列哪种?
机械
研究所
教育机构
汽车
钢铁
家电
电子信息
高校
航空航天
查看答案
*
3.
您所从事过的工作岗位类型(可以多选)
产品设计
产品制造
新技术开发
测试试验
教学工作
管理工作
经营销售
售后维护
其它
查看答案
*
4.
您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哪方面工作?(可以多选)
产品设计
产品制造
新技术开发
应用研究
测试试验
教学工作
管理工作
售后维护
经营销售
其它
查看答案
*
5.
您认为母校下列哪些教学环节,对您的职业生涯影响较大?(可以多选)
课堂教学
课程设计
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
课程实验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社团活动
查看答案
*
6.
您认为母校下列哪些方面开展的活动对您人生影响较大?(可以多选)
学习指导
职业规划
就业指导
心理辅导
学院、班级活动
其它
查看答案
*
7.
您的工作地点在哪里?
湖北省
京津冀
江浙沪
其它城市
国外
查看答案
*
8.
请选择一个选项您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加强培养(可以多选)
知识能力
分析问题能力
创新设计/开发解决问题方案能力
研究能力
使用现代工具能力
工程实践和社会责任感
环境、安全、法律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职业规范与道德素养
个人和团队写作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
书面和语言沟通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查看答案
*
9.
请选择一个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的?(可多选)
学校网站
班主任
QQ
学校相关活动
其它
查看答案
*
10.
您对下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了解程度如何?
非常了解/认同
比较了解/认同
基本了解/认同
不太了解/认同
不了解/认同
目标总述:本专业立足“汉随襄十”汽车走廊,面向国家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需求,依据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系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检测、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管理及组织能力,良好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规范、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在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是汽车行业中从事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综合能力胜任工作岗位要求,能取得相应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职称或从业资格证书,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能够合理选择理论方法、实验方案和现代工具等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产品研发、工艺设计、产品制造和工程管理等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能在多学科、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和工程研发团队中工作以及担任主要负责人。
目标3: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能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标4: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持续关注国内外现代制造行业涉及到机械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不断更新和完善工作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
目标5: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目标6:了解机械工程领域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能在工程实践中充分考虑工程与社会、环境、法律、安全、健康及文化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职业特性
专业领域
职业能力
*
11.
您对机制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了解程度为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基本了解
不了解
查看答案
*
12.
您对机制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认同程度为
非常认同
比较认同
基本认同
不太认同
很不认同
查看答案
*
13.
您认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符合国家或湖北省地区机械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需要吗?
非常符合
比较符合
基本符合
不太符合
很不符合
查看答案
*
14.
您认为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效果如何?
非常支撑
较好支撑
中立不评价
不太支撑
不支撑
查看答案
*
15.
您认为通过本专业各种渠道的宣传,您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等是否已有充分的了解?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基本了解
不了解
查看答案
*
16.
您对12条毕业要求的整体认同情况如何?
高度了解/认同
基本了解/认同
中立了解/认同
不了解/认同
很不了解/认同
查看答案
*
17.
您对课程体系的整体了解/认同情况如何?
高度了解/认同
基本了解/认同
中立了解/认同
不了解/认同
很不了解/认同
查看答案
*
18.
您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制定的如下12条毕业要求、28个指标点、每个指标点的支撑课程情况了认同程度如何?
非常了解/认同
比较了解/认同
基本了解/认同
不太了解/认同
从未了解/认同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与设计、测试、控制、工艺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能用于工程问题的表述及求解。<br>(支撑课程及权重:高等数学A1 0.22;高等数学A2 0.28;大学物理B1 0.17;大学物理B2 0.17;线性代数A 0.17)<br>
指标点1-2掌握力学、热工、电工电子等工程基础及机械专业基础知识,能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中涉及运动学、动力学、材料性能的分析。(支撑课程及权重:材料力学0.18;理论力学0.20;热工基础0.10;电路分析基础0.14;电子技术基础0.24;工程材料与热加工0.14)
指标点1-3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测控的专业知识,能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br>(支撑课程及权重:机械原理 0.15;机械设计0.19;机械制造技术 0.13;机械工程控制基础0.1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0.13;液压与气压传动0.15;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0.15)<br>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基础理论识别机械工程领域中特别是汽车零部件生产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运用工程语言加以表述。<br>(支撑课程及权重: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一)0.33;互换性与测量0.14;机械原理0.28;毕业设计0.25;)<br>
指标点2-2能运用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方法获取相关信息,并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方案的比较和论证。<br>(支撑课程及权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0.30;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验0.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0.15;毕业设计0.25)<br>
指标点2-3能运用基本原理对机械领域的复杂实际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获得有效结论。<br>(支撑课程及权重:机电液控制综合实验///ARM微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0.17;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0.3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数控专项实训0.17;<br>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或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熟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研究、开发的基本流程,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在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中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br>(支撑课程及权重:机械原理0.28;机械设计0.3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0.19;现代制造技术0.10;机械创新设计0.1);<br>
指标点3-2能针对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所涉及到的机械系统、复杂单元及工艺流程进行设计或开发。<br>(支撑课程及权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0.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创新设计0.05;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0.1;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0.1;机电传动控制0.3;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0.1;毕业设计0.1)<br>
指标点3-3在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设计方案中,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br>(支撑课程及权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0.4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数控专项实训0.11;毕业设计0.33)<br>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与分析实验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够设计合理的科学实验以完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中涉及的工程原理、传动方案、机械结构、控制系统等环节的实验。<br>(支撑课程及权重:机械工程控制基础0.29;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0.35;电子工艺实习B 0.24;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验0.12)<br>
指标点4-2能按照研究需要构建实验系统,合理规范进行实验并获取数据。<br>(支撑课程及权重:大学物理实验B1 0.38;大学物理实验B2 0.38;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综合实验0.12;机电液控制综合实验///<br>ARM微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 0.06)<br>
指标点4-3能够根据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研究目标,选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能够将实验、理论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所获得的信息加以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br>(支撑课程及权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0.42;计算方法及Matlab应用0.29;机械工程测试技术0.29)<br>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 了解机械工程领域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等现代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能够比较各种现代工具优缺点、理解其局限性。<br>(支撑课程及权重: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二)0.47;计算机基础B 0.24;机械产品三维造型0.29)<br>
指标点5-2 能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开发或选用合适的现代工具,进行分析、计算、设计、模拟和预测。<br>(支撑课程及权重:工业用微型计算机///ARM微控制器技术0.07;有限元分析0.19;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0.29;计算方法及Matlab应用0.24;机械CAD/CAM///机器视觉技术)<br>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和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能够基于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和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br>(支撑课程及权重: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一)0.25;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二)0.30;工程实训A 0.20;生产实习0.15)<br>
指标点6-2能够评价机械工程实践中主要是汽车零部件制造实践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br>(支撑课程及权重:生产实习0.44;现代制造技术0.22;化学与环境0.34)<br>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机械工程领域涉及到的设计开发、制造、工艺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了解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是汽车零部件设计开发、制造等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理解机械工程项目实施和运行对生态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br>(支撑课程及权重:专业认知实习0.22;生产实习0.44;化学与环境0.34)<br>
指标点7-2树立绿色设计、制造的理念,科学评价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br>(支撑课程及权重:生产实习0.40;现代制造技术0.20;企业管理0.40)<br>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1 了解中国国情,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br> (支撑课程及权重:中国近代史纲要0.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4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1)<br>
指标点8-2理解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理解工程技术的社会价值以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br>(支撑课程及权重:工程实训A0.6;生产实习0.40;)<br>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能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分工与协作,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能承担团队成员的责任,完成相应任务。(支撑课程及权重: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设计0.5;电子工艺实习B 0.5)
指标点9-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实践中转换角色,进行合理的决策,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br>(支撑课程及权重: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验0.5;创业基础0.5)<br>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及清晰表达及回应指令等,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针对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通过准确撰写技术方案、技术报告、设计文稿等,准确表达个人观点,能领会他人意见并作出回应。<br>(支撑课程及权重: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设计0.33;毕业设计0.34;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0.33)<br>
指标点10-2能够阅读文献资料,了解国外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在跨文化背景下,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支撑课程及权重:大学英语Ⅰ0.2;大学英语Ⅱ0.2;大学英语Ⅲ0.2;大学英语Ⅳ0.2;专业英语0.1;毕业设计0.1)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等方面。
指标点11-1掌握工程项目管理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支撑课程及权重:创业基础0.5;工程项目管理0.5)
指标点11-2能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在多学科环境中对机械工程项目尤其是汽车行业中所涉及的项目进行管理并解决问题。<br>(支撑课程及权重:工程项目管理0.5;企业管理0.5)<br>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意识到不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与时俱进的学习的必要性。(支撑课程及权重:专业认知实习0.22;机械制造技术0.56;现代制造技术0.22)
指标点12-2具有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支撑课程及权重:机械创新设计0.5;毕业设计0.5)
*
19.
通过该问卷调查,请问对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有什么建议?请列举
1
2
3
4
投票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