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舆论对防卫案件的司法导向调查研究

      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备受关注的刑事案件(如于欢案、昆山龙哥被反杀案、河北来源反杀案)中,正当防卫情节的适用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这一规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对于司法裁判罪与非罪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正当防卫的适用均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互联网舆论的影响,据此,我们设计了此调查问卷以了解社会大众对互联网舆论导向机制的看法。

*1. 您的年龄
*2. 您是否接受过系统法学知识教育?
*3. 您是否通过互联网关注过正当防卫案件?
*4. 您是否在互联网上发表过关于防卫案件审判的看法和意见?
*5. 您对于防卫案件的看法,是否受到过微博及评论、微信公众号文章等网络言论的影响?
*6. 于欢案中,于欢的母亲遭催债人侮辱,于欢情急之下持刀反击,致使1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一审判决于欢犯故意伤害,处无期徒刑,您认为此判决是否合理?
*7. 在福州赵宇案中,赵宇见义勇为阻止了李某私闯民宅、故意伤害的侵害行为,期间赵宇朝倒地的李某腹部踹了一脚,致李某二级重伤,您认为此案中赵宇的见义勇为是否防卫过当?
*8. 您的意见是否受到赵宇微博求助、网媒转发等互联网舆论的影响?
*9. 您认为防卫案件中司法工作者的审判是否受到互联网舆论的影响?司法是否应该考量互联网舆论的影响?
*10. 您认为互联网舆论对于防卫案件中的事实认定以及证据证明有无影响?
*11. 关于互联网舆论对于防卫案件的司法导向问题,请问您有什么意见或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