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词填空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 )的水彩画。
下面对各句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古树老干黑得像铁。(2)我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3)中国画家……,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4)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A.比喻 引用 引用 比喻
B.拟人 引用 引用 排比
C.比喻 引用 引用 排比
D.夸张 引用 引用 比喻
作者说“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画布上呢,还是落户在水墨之乡了”,对这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意思就是说作者一生都在探索一种兼取中西画法的新的绘画方法与技巧。
B.作者的中国画借鉴西洋技法,油画中掺进了墨韵,兼取二者之长创出新技法、新风格。
C.艺术贵在创新,其实画家终生探索的,正是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
D.作者头发白了,还拿不定主意,是对自己不懈探索的一种失望,他认为中西合璧太难了。
“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采用了衬托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好宜人。
B.衬托的特点是“衬”,以客体衬主体,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
C.句中就是以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来反面衬托雨后大自然带给人清爽宜人的感觉。
D.这句话用“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来说明作者不很喜欢大雨天气,而喜欢微雨的感觉。
《画里阴晴》是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论文,着重谈的是对阴晴的感受,作者认为中国画、西洋画都应注重阴雨色调的表现。( )
《画里阴晴》以“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说明阴晴两种审美情趣可以并行不悖。( )
第1自然段写“宜兴春雨”引用“默看细雨湿桃花”的诗句引出下文非常自然和谐。( )
西洋油画家及中国的西画家对阳光下的色彩有强烈的感觉,而作者对阴雨天的景色情有独钟。这就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 )
文章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层层铺垫,娓娓道来,篇末明志。( )
“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一句中的“大概”、“或者”表意不确切。( )
“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寻找相适应的技法,现成的西方的和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很合用”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
文章以“画里阴晴”为题既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又隐含了作者的观点:艺术在于创新,同时,突出了文章的意境。 ( )